前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進對外開放。學校作為一所“外”字頭的大學,國際化辦學特色鮮明,積極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牢牢把握“開放”一詞,大力推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打造具有對外經貿特色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
《國際貿易》
一、課程介紹
《國際貿易》由國際經貿學院茹玉驄教授擔任課程負責人,是面向全校大二、大三本科生開設的學科基礎選修課。課程教學團隊還包括何歡浪、代中強、雷輝、陳康、李國棟、何武、張運婷七位教師。
課程系統講授古典貿易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新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政策及其措施、區域經濟一體化、國際經濟活動的協調機構、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等部分。團隊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積極融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向型經濟發展實踐,探索課程思政的創新形式。
二、課程育人目標
通過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通過專題探討中國參與國際貿易實踐的歷史與現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開放觀和國家利益觀,培育學生經世濟民、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職業素養。
三、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國際貿易》課程總學時為32學時,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設計,聚焦在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政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世界貿易組織及規則四個教學知識單元,在教學過程中,以課程理論知識為基礎,結合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實踐,引入思政元素,并落實到10個知識點的教學上。
具體專業知識點和課程思政教學知識點對應如下:
《國際貿易》課程教學團隊將課程思政講解思路總結為“五步法”,在知識點講授和討論的時候,自然而然融入思政元素: